第九届深港双年展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城市/建筑”双年展,主题为“城市生息”(Urban Cosmologies),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者鲁安东、青年建筑师王子耕和设计策展人陈伯康(Aric Chen)三人共同担任本届总策展人,重点关注城市“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着眼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应对策略。
第九届UABB 主展场金啤坊@UABB
在地铸造
主展馆金啤坊
第九届UABB 主展场金啤坊@UABB
第九届UABB展场图@UABB
除在建造观念上具有创新性以外,“在地铸造”在建造技术上也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大界机器人负责从设计深化、结构优化、施工图、工厂预制、预搭建、到现场施工的全数字化智能建造。
图片来源@UABB
数字拓扑优化
改造后@UABB
改造前@大界机器人
由于该建筑属性为旧改项目类型,建筑本体年代已久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已不好估算,如何能够在实现效果的条件下减小对建筑的荷载使“在地铸造”装置尽量轻盈;以及还面临着建筑顶部“在地铸造”支座部分局部破损,钢筋暴露等问题。
高精度BIM模型
大界通过和都市实践的沟通协作,使用参数化软件将物理模型演变成高精度数字化模型对七种单元尺寸方案进行比选,通过三维模型软件快速得出七种方案的整体模型效果,材料用量,支座偏移度,结构线等关键参数。最终衡量了材料用量,支座偏位,以及整体造型后使用了600mm边长的单元,材料选定铝合金,与最初的方案相比整体结构在提升效果的前提下还极大地降低了造价成本。
数字化节点仿真计算@大界机器人
图片来源@UABB
图片来源@UABB
为满足建筑造型及造价成本约束,该装置实际安装使用了一万三千多个定制铸铝构件。在满足造型的基础上节点要尽量隐形,结构上受力要可靠,传力要明确,节点效应要符合结构计算假定,多通连接需要满足构件的拓扑连接方向。此外还需要满足可以铸造,可以脱模等构造要求。团队创新性地将带有构件的上下分体式的8向联通节点和上中下分体的16向联通节点通过两种连接体系根据结构拓扑运用作为整个装置的链接策略。
整体结构计算@大界机器人
在设计的荷载组合之下,大界使用参数化模型仿真计算了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变形。 通过对节点的结构拓扑特征区分不同种类的节点,然后将最危险处节点力提取进行仿真计算。 通过第四强度理论校核每个危险节点处的材料强度以及变形。进一步确认了节点的结构安全性。
节点仿真计算
图片来源@UABB
建造过程中团队面临着设计原型的节点造型复杂难以用现有方法实现的问题。现下铝合金网格结构使用的节点形式主要有铸造节点,螺栓球节点,盘式节点还有毂式节点。排除多用于网壳体系的盘式节点和毂式节点,适用于空间网架类的铝合金节点为螺栓球节点和铸铝节点。而常规的螺栓球节点和铸铝节点通常有加工不够精确,现场拼装误差较大,以及造型不够美观不适用于小跨度和小尺寸构件的缺点。
而本项目的节点造型较为复杂,与传统节点形式不同,无法套用现有的节点计算模型和生产加工工艺。如何实现这个节点是一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UABB
压力铸造工艺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不同组合分块方式@大界机器人
如图,左侧方案为将节点分为上下两片,再通过相交处的榫卯拼接和螺栓固定最终成型。右侧方案为将节点拦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浇铸,再通过中间螺栓固定成型。最后通过模具加工难度对比最后成型效果打样对比,选择了左侧的方案。
节点仿真计算@大界机器人
左上:上下榫卯仿真布置界面
右上:上下分体仿真布置界面
左下:上下榫卯节点应力云图
右下:上下分体应力云图
通过重新计算和对有限元节点的仿真分析,重新设计节点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相较于传统铸造节点和螺栓球节点,它解决了小尺寸构件的连接问题。满足结构方案的拓扑构造。
通过一系列仿真试验和测试,该节点满足了结构计算假定,通过了结构受力计算。
相较于传统铸造节点和螺栓球节点,它更加贴合建筑要求的简约和隐形的需求。
该节点连接稳定,体积重量适中,操作简便有逻辑,大幅度方便了施工阶段工人现场的拼装。
该节点通过合理拆分,满足了铸造的模具构造要求,也满足了铸造脱模要求。节省了制造成本和时间。
UABB主展场@UABB
大界以数字模型链接生产和施工,对空间三维定位进行精准复测及校核,实现了由设计到施工的数据流通,整个装置采取了工厂预制铸铝构件,现场拼装单体框架,吊装单体框架组的建造流程。
使用数字化技术指导整个生产建造过程有效地控制了施工建造的生产周期,也辅助建筑师几乎零变形地实现了由小构件拼接构成大跨度框架的创造性建构。
安装指导图解@大界机器人
工人安装前,大界做好安装指导手册利用数字模型为“在地铸造”提供安装模板,快速、准确地完成了该项目从“工厂预制——到现场组装”的高效建造。
工厂模块预制@大界机器人
“在地铸造”在金啤坊落地了同名常设展
图为“再造车间”的部分展陈内容
图片来源@UABB
智造赋能
“智能建造是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数字化赋能,我们会选择最有效的技术工具为客户创造价值。大界智造,机器人技术只是手段之一。”
本项目中,基于建筑师设计理念及建构模型的基础上,大界通过数字技术从工艺角度为设计端到建造端的全流程提供支持。从针对一个单体原型的设计和研发测试,到结构网架及单元构件仿真和生产的全程数字化跟踪,再到预组装和现场搭设,无不渗透着大界智能建造技术的深厚积累。大界通过智能建造技术为业主、建筑师、施工企业提供几何算法优化、建筑生产信息模型、智能柔性化生产、虚拟施工仿真及管理等服务。提高建筑项目核心价值,也为建筑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探索和突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图片来源@UABB
图片来源@ShenzhenWeekly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建筑/改造
项目地点:深圳市罗湖区
业主:广东粤海置地集团有限公司
主创方:URBANUS都市实践&北京远瞻照明
主创设计团队:孟岩、文汀、张海君、孙鹏程、苑瑞哲、倪若宁、林侃、高晴月、刘敏、韩可萌
智能建造: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招标施工图: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团河幕墙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UABB、都市实践、大界机器人、ShenzhenWeekly
文字编辑:徐子杰、梁喆Zee、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