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一个坐落在群山中的城市,有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自然意境。“隋开皇九年,处士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古名“处州”的丽水,如今已发展为拥有250万常住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饱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与自然资源。
丽水银泰城,位于整座城市中央轴线与瓯江的交汇点,以“龙”“梯田”的方案概念结合高山滨水的设计意向,连接着城市与自然。作为银泰城为丽水定制的山水城市形象展示区,项目将国际品质与地区特色于一身,是集一站式购物、星级酒店、高端人居、都会公寓、商务写字楼于一体的60万方城市共生体。
丽水之环 (The Ring of Lishui City) 则位于银泰城地块的广场中心。大界智造为此城市级别雕塑提供“方案设计-深化设计-智能建造”的一体化设计建造服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丽水之环延续银泰城的整体设计概念,以“龙”的形态来“对仗”秀山丽水的城市气质。
不同于“先考虑空间、形式、材料,再考虑加工生产工艺”的传统设计流程,丽水之环从概念方案之初,即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空间、造形、材料、结构、工艺与施工要点,以助力数字化加工与智能施工的实现。雕塑包含自下沉广场至地面水池上空的整体场域,直径约为30米、高度近20米。在此城市尺度的场域中,设计试图在高低错层之间营造出协调的灵动感。
△ 初期设计手稿 ©大界智造
△ 形态生成推导 ©大界智造
因此,大界智造选取一条通过数学逻辑生成的长线,以“穿线跳跃”的姿态触及地面水池与下沉广场,流畅、联动地诠释着设计概念——宛如一条游历于山川河流之间的蛟龙。
△ 立面图 ©大界智造
解构丽水之环“川游”的栩栩形态,其背后是结构、幕墙与机电专业在三维空间复杂系统中的设计集成。
经过结构团队多轮设计推敲,丽水之环最终选择以钢桁架为主要承载结构:
首先,通过结构运算,钢桁架结构相较于其他结构形式自重较轻,雕塑重量得以最小化。此外,后续的次结构设计也能够节省材料消耗,高度优化项目的损耗比率。其次,雕塑整体匀称、流畅的形态使得结构专业“在横切面的可利用空间”极其有限,完成线与表皮之间在最近处可达毫米级别。因此,结构方案的承载力与可行性需极高精度的优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结构的受力分析与杆件的模拟仿真,雕塑复杂空间结构最终得到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结构分析 ©大界智造
两种材质:雕塑表面采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即镜面不锈钢和铝板。设计在落点处采用镜面不锈钢,伴随形态的向上延伸,将镜面不锈钢逐渐过渡为阳极氧化铝板材料。两种材料的渐变组合,创造了“游龙”出海带起层层水花的视觉效果,也更好地融合了场地中关于水的元素。
镂空肌理:从形态方面来看,为了更生动展现“龙鳞”意向,设计选取菱形铝板作为表皮基础原形,伴随高度变化匹配不同开孔率,结合光源效果,为雕塑增添层次感与细节质感。
从结构方面考虑,穿孔铝板的设计不仅减轻自重,也减少了高空风荷载对雕塑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大界智造与RDI共同合作,对整体雕塑进行灯光系统的泛光及互动设计,让色彩的变化与流动如“呼吸、游走”一般,结合场地水池蒸腾的氤氲感,赋予丽水之环生命。夜晚的丽水银泰城,每一次经过,都有不同的视觉体验,不仅使丽水之环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更加丰富了丽水城市的夜间文化氛围。
△ 夜晚实景 ©大界智造
复杂扭转的空间钢桁架、镂空的铝板赋予丽水之环轻快的外形与跳跃的动势,而材料的数字化生产、预制工件的数据化建造方式以及AR科技的在地应用则让施工过程更加高效、精准、有序。
在项目深化设计过程中,大界智造充分发挥高精度BIM模型的信息属性,实现数字化套材,无图下料生产。首先,在LOD400的BIM模型端,可准确获取雕塑中140品环形龙骨的加工参数,以及2520个板材的下料与激光开孔数据信息,以数据驱动多设备生产,快速生成工厂加工图纸,减少加工厂拆解图纸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了材料加工的准确度。其次,在工厂端,通过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大界智造现场调取BIM模型数据信息,对已加工构件的精度、数量进行二次确认与检验。如果发现问题,工厂内可及时调整,以保证最终出厂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 自动化板材编号 ©大界智造
在银泰城施工现场,由于涉及多工种、多区块的同时施工,预留给丽水之环的施工作业区域面积有限。为了优化施工过程,大界智造团队通过BIM模型进行施工仿真,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指定材料进场、堆放和吊装施工的顺序。此外,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整施工计划,精准、高效地推进各专业进度,降低项目的管理成本。在工厂端,将分段的结构件及其配件进行预拼装,以检验构件之间的匹配度,及时调整误差。拼装后将各分段运抵现场,完成吊装与组装。在施工端,大界智造利用BIM指导现场的全程吊装。随时调取安装节点、结构杆件、表皮板块、编号、空间定位等数据,进行现场复尺,提高在地装配效率。
△ 分段吊装施工 ©大界智造
传统的现场施工,一般是根据土建埋件平面位置及图纸标高进行轴网放线定位。此类传统方式应用在复杂三维形态的施工时,较易出现土建与图纸定位不符的错误,效率与准确性有限。
因此,大界智造特别为丽水之环的现场施工匹配了头戴式AR眼镜,利用AR空间定位,整合现场实际信息快速反应,实现施工现场与BIM模型的1:1高精度匹配。在施工初期,通过AR技术快速定位雕塑整体结构的大致走势,检验现场土建与接触面是否准确;在结构分段组合过程中,利用AR找出非拟合部位,微调安装角度;应对环形龙骨安装时众多复杂的三维空间定位点,结合AR与全站仪的使用,高效解决了140品环形龙骨的空间定位与安装问题。
△ 头戴式AR眼镜辅助现场定位 ©大界智造
在城市中央轴线的最南端,驻足于被高楼环抱,沿瓯江而建的丽水银泰城广场中,宛如置身于山水画卷里。
遥看丽水之环,好似蛟龙在这“潭水山间”嬉游,与环境完美融合。“他”以高低起伏、旋转翻越的形态串联着地上与地下的多层次空间,吸引着人们的互动与停留。秀山丽水的文化基因被现代建造技术转译着、延续着,而城市肌理、自然元素、建筑场域也在此得以过渡与连接。
△ 丽水银泰城航拍 ©大界智造
假如设计只关注于造形,那么雕塑的面板可能是双曲板,钢结构可能是不规则曲线,如此的造价就是平板构件的两倍以上。在丽水之环设计之初,大界智造预先考虑到“铝板的折板工艺可避免曲面板的开模费用,弯曲的钢结构可通过单一半径的弧线作为建构逻辑”等易加工、高精度的工艺流程,为项目节约25%的加工成本。
“以智能建造技术驱动设计及其发展”,丽水之环的实践,源自银泰集团技术服务中心总经理尹筱周以及丽水银泰城管理团队对于大界智造“设计建造一体化”理念的支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银泰城以高品质城市综合体,致敬丽水的绿水青山。远望建筑群,如游龙戏水;近观中心雕塑-丽水之环,仿佛二龙戏珠,是赞美城市生活的点睛之笔。
——尹筱周
复杂造形不一定成本效益差,以数字化手段整合工艺技术,也有高经济性的解决方案。以人、自然、文脉为源点,大界智造期待与城市的塑造者们携手合作,共同打造更多具有在地性的现代城市名片。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丽水之环 (The Ring of Lishui City)
业主项目技术管理团队:尹筱周、竺建军、温从超、陈会莹、黄惟婕设计团队:赖冠廷、周佳、徐通阳、许陈成、周兴、徐子杰、蔡泽超、郑赟智能建造团队:吴晓峰、辛宏庆、兰军、奚慧峰、徐通阳